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,预算作为财政管理核心,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. 预算不仅体现了国家战略和政策,还反映了活动范围和方向,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支撑.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深刻变革,旨在解决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中存在低效无效、闲置浪费问题,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,以更低成提供更加充足和优质公共服务,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预算绩效管理是衡量绩效主要指标之一,它反映了各级、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绩效. 通过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,可以解决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中低效无效、闲置浪费问题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要求“花钱必问效,无效必问责”,这有利于夯实各级、各部门各单位绩效主体责任,推动效能提升,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,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.
预算绩效管理责任主体是各级、各部门各单位. 各级党委和主要负责同志对地区预算绩效负责,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部门单位预算绩效负责。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,对重大项目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.
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包括三个维度内容: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覆盖.
将收支预算、部门和单位收支预算、政策和项目支出预算,全面纳入绩效管理,增强预算统筹能力,提高各级、各部门各单位绩效水平。
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、执行、全过程,构建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. 其中包括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、强化绩效目标同步管理、做好事中绩效运行监控、强化事后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等内容.
将一般公共预算、基金预算、国有资经营预算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,实现全覆盖.
事前绩效评估是为了从源头防控财政资源配置低效无效问题,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科学和精准. 通过事前绩效评估,各部门、单位和门可以深入了解项目实施背景、政策依据、资金投入和预期效益等情况,充分论证项目设立必要、投入经济以及绩效目标合理.
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加强财理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重要举措。通过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,可以有效解决财政资源低效无效、闲置浪费问题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,为群众提供更加充足和优质公共服务. 只有不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,才能夯实各级、各部门各单位绩效主体责任,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.